0
近日,一家來自安徽的功率半導體芯片制造企業黃山芯微電子在創業板IPO申請獲得了深交所受理,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只有16位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雇員,僅僅占公司總員工數的2%,這與我們傳統認知中芯片公司“高精尖”、“高大上”的形象相去甚遠。
一部分人認為這說明了這家公司“不以學歷論英雄”的態度,并且覺得“??粕鷦偃尾涣诵酒袠I工作”是一種學歷歧視的表現。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芯片行業一直是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產業,黃山芯微電子的情況表現出的是其創新能力的嚴重不足。
更名疑云重重,只為“蹭熱度”?
這次傳出上市消息的黃山芯微電子脫胎于黃山電器。黃山電器原為國營的黃山電器廠,在1997年改制后,由王日新擔任董事長。早在國營時代,黃山電器廠就已經建成整流、可控功率模塊生產線。
二十一世紀初期,黃山電器就已經成為一家以晶閘管,整流二極管為主營業務的公司。
而從黃山電器到黃山芯微電子,除了名字外,公司仿佛沒有實質上的改變。根據黃山芯微電子的招股說明書中的披露,黃山芯微電子的主營產品仍然是晶閘管和功率半導體芯片,這和該公司在黃山電器時期的業務基本相同。并且在更名前后,企業的經營范圍也沒有調整,如此種種使得這次更名充滿了疑點。
黃山電器近年發生的一系列增資和股權轉讓則使得這家公司的情況變得更加撲朔。
2019年6月,王日新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使自己的兒子王民安成為股東。同年九月,黃山電器進行股權激勵,使員工持股平臺黃山芯鵬、黃山宏新也成為公司股東。2019年底,公司又進行了融資,引入了高新毅達、黃山信保、深圳華強等股東。
在2020年,黃山電器更名的同時又進行了一輪擴張。在本輪融資后,王日新持有芯微電子44.4%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王日新、王民安父子合計持有公司59.5%股份,被認為有共同行動關系,是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在公司不斷擴大的過程中,王日新父子是最直接的受益人。而從黃山電器到芯微電子,看起來并沒有多大的區別。這讓人不得不產生黃山電器改名是為了“蹭”如今火熱的半導體行業的懷疑。
而在融資擴張的過程中簽下的對賭協議,更是成為了芯微電子的隱患。
對賭協議加身,上市之路難回頭
事實上,對芯微電子來說,現在的確不是一個上市的好時機。
根據招股書,芯微電子2021年1月到9月營收為2.75億元,凈利潤為0.79億元。而同為IDM模式,生產晶閘管等的捷捷微電、揚杰科技、立昂微營收分別為13.46億元、32.41億元和17.5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88億元、6.07億元和4.18億元。營收和利潤都遠超芯微電子。
在營收和利潤不及同行的同時,芯微電子的技術儲備也遠遠落后。截至2021年12月30日,芯微電子的專利數量僅為20項,研發人員僅為88人,都遠遠落后于市場平均水平。
但上市對于芯微電子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在2020年黃山電器更名前后進行的一系列引資活動中,黃山電器在擴大規模的同時與新股東簽訂了對賭協議。根據長江商報的報道,2019年12月,芯微電子首次引入高新毅達、黃山信保等五名外部股東時,簽訂了對賭協議。各方約定在2022年6月之前芯微電子需要申報合格IPO或者IPO申報被受理。2023年6月30日前芯微電子要實現IPO上市等。
協議指出,如果芯微電子未能如約完成上市計劃,投資方有權要求公司實控人按每年10%年化收益率進行股份回購。
新股東們除了通過對賭協議推進芯微電子的IPO進程,還在業績上與芯微電子簽訂了對賭協議。該協議規定,2019年至2022年,芯微電子各年度的目標凈利潤應該達到3200萬元、3500萬元、4000萬元、5000萬元。如果公司在這其中任一年份的實際盈利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80%或是2020年到2023年中任一年度的凈利潤較上一年下降30%以上,股東也有權要求實控人按照每年10%的年化收益進行股份回購。
與此同時黃山芯微電子的實控人王日新還以個人名義對員工持股平臺黃山芯鵬、黃山宏芯承諾,公司將在2024年前完成IPO并在A股上市,否則將會回購合伙股份。
重重壓力下,如果芯微電子不能按照預期進行上市計劃,將會遭受巨大損失。為了避免對賭失敗給公司帶來的嚴重后果,無論時機是否成熟,市場環境是否允許,芯微電子都不得不在這條IPO之路上前進。
股權集中,人才疲敝,IDM夢路在何方?
根據芯微電子的官網的敘述,芯微電子將自己定義為一家走IDM模式的半導體企業。這種模式要求廠商同時具備芯片設計、圓晶制造、封裝測試等覆蓋全產業鏈的能力。相比只進行芯片設計的Fabless模式,IDM模式對廠商對資本的需求更高。
但目前芯微電子在研發能力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不足。作為一家半導體公司,黃山芯微電子的研發人員占比僅僅占有11.1%的比例,而生產人員則占有高達82.6%的比例。
與此同時,黃山芯微電子的人才儲備質量也讓外界頗為懷疑。
根據黃山芯微電子的招股說明書,該公司793名雇員中,僅有16名本科學歷員工,占員工總數的2%,而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員工達到了員工總數82.46%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芯微電子中沒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雇員,本科為該公司員工的最高學歷。
對于一家半導體公司,尤其是IDM模式的公司來說這是相當夸張的數字。
作為比較,士蘭微是一家在二十一世紀初上市的半導體公司,與芯微電子一樣,也是一家主營業務為功率芯片的IDM模式公司。
士蘭微電子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員工情況中表明,其429名員工中,有37名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12人擁有本科學歷。比例分別為8.62%和26.11%。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高學歷人才數量已經有了飛躍式的提升,而芯微電子的員工學歷構成情況還比不上世紀初的同類企業,這不禁讓人對其前途充滿擔憂。
除此之外,芯微電子還存在著許多為人詬病的問題。
王日新父子持股過半,使得芯微電子更像是王家父子的家族企業。
2019年,彼時還沒有更名芯微電子的黃山電器在接受了投資后突擊分紅7500萬元,這一分紅數字是當期芯微電子歸母凈利潤的2.56倍。持股比例最大的王家父子成為這次分紅最大的受益人。
王日新父子的套利行為使得人們對于公司的戰略產生了懷疑,芯微電子的種種擴張和融資行為,目的何在?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