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從2017年的火熱,到2019年下半年開始回歸理性,再到如今眾多的AI落地應用,AI行業已經邁入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智能芯片公司們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頭頂科創板AI芯片設計第一股光環的寒武紀科技,2020年在資本市場迎來了開門紅。雖然2020年和2021年的AI行業仍面臨著許多挑戰,但寒武紀上市后的兩份年報都顯示,其營收保持快速增長。
寒武紀最新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其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12%。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貢獻收入2.15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1.01%。市場對此反饋積極,年報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4月18日),寒武紀股價大漲6.81%。
寒武紀實現營收保持快速增長的關鍵在于其智能芯片產品商業化取得的成功以及規?;?。隨著寒武紀云端訓練、推理產品形成完整組合,以大算力智能駕駛芯片為代表的車載芯片產品將成為寒武紀營收增長的新亮點。
長期而言,寒武紀不斷完善的軟硬件生態,是其在芯片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兩年前寒武紀提交招股說明書時,外界得以第一次全面了解這家智能芯片明星公司的全貌,其中,有亮點,亦有挑戰。然而在寒武紀本月發布的2021年度報告中,上市之初就面臨的挑戰已被部分解決,新的亮點也已經出現。
寒武紀2021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72,104.5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12%。
其中,邊緣產品線產品思元220芯片及加速卡落地多家頭部企業,累計銷量突破百萬片量級的規?;N售,實現收入1.75億元,邊緣產品線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741.10%。
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依托前期項目的標桿效應和優良口碑,積極參與并成功中標昆山智能計算中心等項目,實現收入4.56億元,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39.91%。
云端產品線業務,訓練整機產品取得一定銷售進展,單品銷售取得4,014.77萬元收入。
這些數據很好地說明,寒武紀的云邊端產品在過去一年都收獲頗豐,體現了寒武紀軟硬件不斷完善以及客戶的認可。
軟硬件生態建設方面,2021年寒武紀發布了基于第四代智能處理器微架構(MLUarch03)的推理訓練一體思元37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發布了全新推理加速引擎MagicMind,支持跨編程框架的模型解析、自動后端代碼生成及優化。
客戶的認可,特別是與不同行業頭部客戶的合作更是直接帶動了營收的大幅增加。年度報告透露,寒武紀已經與阿里巴巴等頭部互聯網企業的多個業務部門進行了深入合作。思元370芯片及加速卡(MLU370-S4/X4/X8)在視覺、語音、圖文識別等場景的適配性能表現超出客戶預期,部分場景已經進入小批量銷售環節。
除了有巨量需求的互聯網領域外,寒武紀也與金融領域多家頭部銀行進行了導入和適配。其中,MLU370-X4在招商銀行多個業務場景的實測性能超過競品,能大幅提升客戶的效率。
寒武紀在2021年還與服務器廠商一起入圍了頭部通信運營商人工智能通用計算設備集中采購項目,邁出了向通信運營商行業拓展的第一步。
雷峰網了解到,寒武紀的客戶已經超過百家,涵蓋智慧軌交行業、智慧畜牧行業、科研教育行業的頭部企業。在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領域,寒武紀的市場占有率也處于第一梯隊。
芯片行業,特別是AI芯片的競爭是軟硬結合生態的競爭,只有持續的投入,以及有足夠的人才,才能保持競爭力。
寒武紀在2021年研發投入總額1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83%。同時,還吸引了超過200名資深專家加入寒武紀,并通過實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向641名符合授予條件的激勵對象授予720萬股限制性股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截至2021年,寒武紀研發人員的數量達到了1213人,占公司總人數的81%,累計申請的專利為2,526項。這也意味著,寒武紀的產品從研發到落地更依賴的是團隊的力量而非個人力量。
當然,芯片公司提升競爭力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市場布局。
早在2017年寒武紀的首場發布會上,寒武紀就已經明確了其云邊端的產品布局以及軟硬協同的理念,此后便一直在完善其產品布局。
今年3月,寒武紀發布了新款訓練加速卡MLU370-X8,搭載雙芯片四芯粒思元370。
定位中高端的MLU370-X8與高端訓練產品思元290、玄思1000相互結合,進一步豐富了寒武紀的訓練算力交付方式。同時,與基于思元370構建的MLU370-X4、MLU370-S4智能加速卡協同,形成完整的云端訓練、推理產品組合。
圖注:MLU370-X8 單機8卡部署配置
云端、邊緣端已經擁有完整產品組合并且產生大量營收的寒武紀,也押注了潛力巨大的汽車大算力芯片市場。
技術研究、分析和咨詢公司Gartner數據顯示,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2022年有望達到651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比例有望達到12%,并成為半導體細分領域中增速最快的部分。Gartner同時預計,到2025年,全球汽車AI芯片市場將以31%的年復合增速飆升至236億美元。
作為支撐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基石,汽車自動駕駛芯片曾被以色列公司Mobileye(2017年被英特爾收購)統治。但隨著自動駕駛從L2級向L4級發展,大算力汽車芯片才是未來趨勢,2022搭載在蔚來ET7上的英偉達Orin自動駕駛芯片算力達到250TOPS,是2021年上車的Mobileye最新款芯片25TOPS算力的十倍。
高通用高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平臺從Mobileye手中搶走其最大客戶寶馬更能說明汽車主機廠需要的是大算力汽車芯片。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以及以后將上市的新款車型,尤其是智能電動汽車,幾乎都選擇了英偉達、高通和華為的大算力自動駕駛芯片。
大算力汽車芯片的市場空間足夠大,但目前僅有英偉達、高通、華為少數巨頭公司能夠提供相應的產品,這也給寒武紀帶來了巨大的機遇。2021年1月,寒武紀新設立了專注智能駕駛芯片的子公司行歌科技,并進行了獨立融資,引入了蔚來、上汽及寧德時代旗下基金等戰略投資人。
寒武紀2021年度報告透露,行歌科技根據汽車市場對人工智能算力差異化的需求,規劃不同檔位的車載芯片產品。規劃中面向高階智能駕駛的車載芯片將采用寒武紀在研的第五代智能處理器架構和指令集,支持寒武紀統一的基礎系統軟件平臺。
寒武紀行歌執行總裁王平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的演講中透露,寒武紀行歌將在2022-2023年間發布兩款產品, 一款是面向L2+市場的SD5223芯片,另一款是針對L4市場,可支持車端訓練的SD5226系列。
據悉,寒武紀行歌L2+行泊一體芯片解決方案將在今年發布,單顆SoC就可以實現行泊一體功能,最大算力達到16TOPS,將推動自動駕駛系統向 10 萬元左右的入門級車型覆蓋。
面向L4級的SD5226系列產品的AI算力將超過400 TOPS,預計將在明年發布。
雷峰網認為,從市場策略來看,寒武紀從需求量更大的入門級車型切入汽車市場,不僅有助于其快速驗證產品,建立在汽車市場的認知和拓展市場,也能幫助寒武紀積累經驗,向更高端的市場邁進,成為為數不多能與英偉達、高通、華為競爭的芯片公司。
從技術層面分析,寒武紀已經在高算力的云端訓練芯片領域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其向高算力車載芯片市場拓展,效率和成功率將更高。另外,寒武紀自研的云端、邊緣端、終端全系列智能芯片與處理器產品提供統一的平臺級基礎系統軟件和編程接口,這一方面能提升客戶的易用性,另一方面還能進一步建設寒武紀的軟硬件生態,實現云邊端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寒武紀行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寒武紀從2016年成立至今,走過了6年時間。6年對于芯片行業而言并不久,許多國內芯片公司經過八年、十年才被市場廣泛認可,成為中國知名芯片公司。
芯片行業作為一個長周期行業,需要選擇正確的方向并不斷投入,才能擁有和保持競爭力,人才、技術、資本都是芯片公司成功的核心要素。目前看來,寒武紀三個要素都具備,但要成為一家比較成功甚至卓越的芯片公司仍然需要持續努力。
市場調研公司Tractica研究報告預計,AI芯片的市場規模將由2018年的51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72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6.14%。寒武紀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并且長期秉承“云邊端一體、訓推一體、軟硬件協同”的技術理念。如今軟硬件生態的逐步完善讓寒武紀能夠加速產品的落地,一點點建立競爭優勢。
一位芯片行業從業者對雷峰網說:“寒武紀的軟件平臺完善之后,對于其產品的落地有很大幫助?!?/p>
接下來,寒武紀將基于自身的優勢拓展具有市場潛力的大算力智能車載芯片,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也讓寒武紀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大背景,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這為包括寒武紀在內的所有芯片公司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自上市以來,寒武紀常被外界詬病其受高估,現在看來,對比現在一級市場那些動輒估值上百億、收入幾乎沒有,甚至連產品都沒做出來的芯片公司,一年57%的收入增長,30倍市銷率(PS)的寒武紀或許是被市場低估了。
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